先寫寫與鼎旺麻辣鍋的認識~
但不過就是從"Google"搜尋得知,沒什麼好說的,哈*3;輸入關鍵字"大安區麻辣火鍋"就出現了林林總總的選項,稍微認真的瀏覽各家介紹後,最終決定是"鼎旺"的致勝點是:近30年老字號麻辣鍋(創立於1992年)。
先寫寫與鼎旺麻辣鍋的認識~
但不過就是從"Google"搜尋得知,沒什麼好說的,哈*3;輸入關鍵字"大安區麻辣火鍋"就出現了林林總總的選項,稍微認真的瀏覽各家介紹後,最終決定是"鼎旺"的致勝點是:近30年老字號麻辣鍋(創立於1992年)。
"早餐,1日中最重要的1餐"-有人說是,有人說不一定;而於我,則是能好好吃頓早餐是滿重要的,它就是1日"開機前"的前置作業,之後才可以start機。
日常買早餐的店家都是固定在社區附近的那幾家,點餐內容也是非常地重複至店長(員)們看我進來,尚未開口點餐就-"今日一樣麼?"、"真的吃不膩",幾乎風雨無阻的每日都是同樣的餐點(假日除外)。
臨近下班時分,外出處理事務的同事F回到辦公桌,忽然冒出一句說:"W君,明日和你交接,我工作到二月底"。當時在辦公室的其他同事朋友+我,都感到有些突兀、心中"問號?問號?再問號?";於是也很自然地問"是怎麼回事?"、"你不要這樣啦,現在是關鍵的時刻,團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"等等諸如此類的話-but同事F並沒有正面地說出原因與回應。
隨後,同事R登場;"把USB借給我,我把資料"扣"給你,我工作到二月底"-同事F如是對同事R說。"哦,好啊,我沒意見,反正我不是你監護人,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。"語畢,把USB遞出。
臨近台南小旅行的尾聲,穿插一小段看夕陽的行程。
想起以前讀過一段有關"日出"與"日落"的描述,具體內容已經忘了,但依稀記得文中想表達的是"日出"或"日落"予人的感受,兩者是截然不同的;"日出"時的光線是那樣地熾熱、耀眼,宛如人初生階段,蓄勢待發,反觀"日落",此刻的光芒那樣地收斂、溫柔,帶著對世事看透後的一種坦然,包容著世上的人事物。敘述地挺恰當,日出日落,猶如生命"開始"與"結束"應有的"態度"。
初訪"孔廟商圈"應該是2011年的小大二升小大三暑假環島trip,但那時沒有特別留意這裡就是"孔廟商圈",只記得這裡有一家炒泡麵很好吃🍜。再次造訪已是近10年後(天啊!!),看到熟悉的環境才想起"啊 這大學環島時有來過"。
"黑輪2元"位於府中街轉角處非常顯眼的位置;個人覺得"黑輪"也等同於Malaysia的"碌碌",彼此差異應該是烹煮用的湯頭與佐醬口味的不同,而其中後者對我來說則是"黑輪"(或"碌碌")是否好吃的關鍵。
序-距離中午搭乘高鐵離開台南尚有一小段空檔,在即將離開的早上,並沒有特別想去哪兒,單純想把"已吃的/未吃的在能力範圍內(胃部容量)再嘗一遍",
於是詢問了Google,導向了這家"芋粿"。